教學品保


課程能訂定明確的教學大綱(含目標、進度、教法、教課書及參考書、成績考核方式及office hour等)及即時上網公告之執行成效

  • 本校『教師資訊系統』提供教師填寫『教師授課課程大綱』的工具。所有專、兼任教師,在每學期學生選課前,皆須上網填寫其所授課程之中、英文教學大綱,包含該課程之上課內容、上課方式、每週進度、使用書籍、參考書籍、及評分考核方式等。
  • 成績評定方式雖由教師依上課方式自訂,各項評分項目之比例亦可自行調整,惟必須上網公告,並於上課時(通常在每學期第一週上課時)明確告知受課同學。爾後即使因實際上課情況,或學生學習成果與預期有所落差,而必須對分數的評定方式有所調整,亦須先經由受課學生的同意方可變更,教師不得私下任意更動評分方式,以維護上課學生之權益。

促進教學品質之措施及成效

  • 本校各必修科目修習學生人數均有設上限,以維持教學品質。選修科目最少人數為14人,必修科目最多人數60人,目前課程實際修課人數幾乎都在50人以下 另外,日、夜間部學生可互相跨部選課。
  • 目前本校在各教室都有設置E化講桌、液晶投影機與固定的布幕,提供教師E化教學用。系上教師已經將教材與教法數位化,其方式為自製多媒體教學,電子檔均放置網路上供學生下載。目前系上所有專業課程皆已實施E化教學。
  • 添購了觸控式螢幕置於電腦教室中,提昇上課效果及課程錄製效率。為提升教學環境,目前所有教室與所有實驗室皆已裝設空調冷氣與擴音器,師生可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互動。各項實驗與教學設備也不斷增購,使教學環境不斷提升。此外,本校提供每位專任教師(包含講師)一間獨立研究室。並且不斷地增添圖書館的圖書、期刊與電子資料庫,並由教育部改善師資款項下提撥一定經費補助教師之研究。

實習(驗)課程講義編撰及教學實施方式

  • 教材的準備亦大都由教師依照本系學生的能力而編撰,其中部份教材更出版成書,廣為其他學校相關科系所使用。而即使是仍有部份教材使用坊間的出版物,教師們也都是先自行做過一遍,瞭解每個實習(驗)單元的難易度之後,再從中挑取適合本系學生能力的實習(驗)單元,做為該實習(驗)課程之教材。
  • 每位專任老師除授課時外,須另擇至少每週4小時,作為Office Hours,此Office Hours除須公告於本系系網及學校教師資訊網站中外,亦張貼於教師個人研究室之門上,以供學生課後與老師進行課業討論。教師在此Office Hours時段須留在研究室中,方便學生前來請教問題,即使教師有事要離開亦應在研究室之門上留言,以避免學生在Office Hours時段找不到老師。
  • 實習(驗)單元的順利進行,雖然是課程的目的之一,而學生的除錯能力亦是培養的重點,因此當學生在進行實習(驗)的過程中,若有發生任何問題,教師亦會針對這些問題去指導學生,教導學生如何去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。使得學生不僅僅有照實習(驗)步驟完成實習(驗)的能力外,更要有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最後更希望讓啟發學生思考與設計的能力。
  • 本校設有課後輔導機制,由學資中心募集各系學習成績優異之同學擔任課輔小老師。各系之必修科目均包含在課輔範圍內,又對於1/2學科不及格或考試不理想的學生進行個別的教學,並以此制度佐以教學助理(TA)輔導機制配合實施,成效良好,大大提升學習興趣針對身心障礙同學,本校諮商輔導組設有專案輔導,並設有資源教室,舉辦相關活動並提供教學輔導。

教師應用資訊科技(電腦及網際網路等)教學、e-learning之情形

  • 本院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,及師生的學習互動,保障應用的教學品質,因此並不鼓勵遠距教學之類的課程。教師所開授任一課程皆需準備電子化教材,包括教學投影片或講義,以配合本校e-化教室的使用,使得教學型態更多元生動。此外,這些電子化教材皆須上網,放置於本校的教學輔助平台,或moodle 教學平台中,使得學生可以隨時上網下載這些電子教材,以利學生能溫故知新,增進學習效果。
  • 除了靜態的電子教材外,配合學校政策,自98學年度開始,鼓勵教師製作微型教材,此微型教材包括動態的電腦畫面、教學講義、還有語音的講義,使得電子化教材更為生動活潑,也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,提昇學習成效。

教學妥善運用產業及社區資源之情形

  • 為提昇學生的實務經驗,使學生的學習不至偏離產業的需求,以求將來畢業後能與產業接軌,順利的就業,本系一向重視產業及社區資源的運用。目前本系透過下列管道運用產業及社區的資源:執行教學卓越計晝、舉辦校外參訪、舉辦校外實習、業界協同教學計畫,並引進業界專家蒞臨本系提供業界的意見及產業發展的方向。